首页 博客 相册 演讲

物理唯物主义

2014-07-25

上次在《科学之外》里讨论了科学的局限性,但事实上由于普及教育的局限,大部分人对数理化的了解仅限于高中所教的基本知识,而国内由于高考的原因,老师更像是教练而非引导者,所以学生更加难以眺望到完整的科学了。

事实上即使单纯的科学,也足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了。

先说数学。几何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,高中时教的几何在数学体系中被成为“欧几里得几何”,它是最早也是最基础的几何,但这并不是全部,还有“非欧几里得几何”,比如“罗氏几何”。在欧几里得几何中,两条平行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,但在罗氏几何里,两条平行线也是可以相交的。这是严谨的数学推理的结果,虽然颠覆常识,却向我们展示了更真实的世界。

比起数学,物理学更有“接地气”的感觉,毕竟物理虽然也有理论,但也需要实验来验证理论,而那些具体实验也能启发非物理学的专家。

光既有粒子的物理特性,也有波的物理特性,物理学称之为“波粒二象性”。由于目前我们无法同时观测到单个光子的波动特性和粒子特性,所以只能分开观测。有趣的是:当我们观测光的粒子特性时,光就表现出粒子特性;而观测光的波动特性时,光就表现出波动特性。也就是说,光究竟显示那种特性,完全取决于观察者,也就是“观察者效应”。

按照目前主流的物理学解释,客观世界的光处于叠加态,因为没有观察者,所以无法观察。而一旦有观察者介入,光就会根据观察者的期望而展现出对应的特性,非常“乖”。至少到目前为止,物理学家依然无法观察到光的“客观表现”。

初中时我刚开始学习物理时,非常信奉“物理唯物主义”,相信物理学可以描述客观世界,直到我得知“观察者效应”后,发现唯物最终表现为赤裸裸的“唯心”,让我非常震惊。但震惊的同时,也帮我打开了“唯心”的窗户。

物质在微观世界是如此的唯心,那在宏观世界呢?

在心理学中,有一个名词叫“安慰剂效应”: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,但却“预料”或“相信”治疗有效,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。还有对应的“反安慰剂效应”: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,可能会令病情恶化。

这种唯心的现象在宏观世界里,离“人”越接近,现象越明显。

所以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呢?我的答案是:我观察到什么,什么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。

而我们的信念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观察,导致心理学中所描述的“认知偏见”。也许“客观”就是我们最常见,也最不易意识到的“偏见”吧。

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在玩自己的“认知偏见”游戏,直到我们厌倦了,才会下决心把深藏在潜意识中的信念一个个认出,一个个抛掉。

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

附:

观察者效应相关的报道:http://www.guokr.com/article/434607/

查看全部文章